0407 最后一位八百壮士-《老兵不死》


    第(2/3)页

    1941年,谢晋元被汪伪特务暗杀。

    1941年12月,日军突入公共租界,将困守在此手无寸铁的八百壮士余部俘获押走。

    樊建国指着一个残缺不全的手印,说道:“叔,这个手印就是‘八百壮士’中的最后一位留下来的。”

    王亮了解被俘的四百余人有一部分被日军抽调到南京孝陵卫做工,一部分被派往安徽裕溪口装卸煤炭,还有被遣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做苦役的。

    最后有几十人逃了出来,回到了重庆,要求重新入伍恢复建制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无情拒绝。

    只得隐姓埋名,解甲归田。

    在抗战胜利后,各地幸存的孤军纷纷来沪。

    在谢晋元团长遗孀凌维诚的关心下,孤军们在当时的大达码头从事搬运工作,以劳力维持生活,当年的‘八百壮士’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樊建国道:“最后一位壮士的名字叫杨养正,他的真名叫杨根奎。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兵一直都不敢用自己的真名,直到......”

    2010年12月4日,那天川省很冷,博物馆外飘着小雨。

    在正面战场馆二楼的淞沪会战展厅里,讲解员正在为游客讲解着:“1937年10月27日,国民党第88师54团团长谢晋元,奉命坚守闸北光复路四行仓库……八百官兵被誉为八百壮士……”

    就在解说员说到‘八百官兵被誉为八百壮士’的时候,突然,旁边的一位老人打断她的话:“不是八百壮士,只有三百九十七人!”

    老人颤颤巍巍,声音却特别地洪亮。

    众人望向这位老人,只听老人淡淡地说道:“我当时就是守四行的。”

    接着老人有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时与日军肉搏的细节:“我抓起一把手枪,腰杆上别四颗手榴弹,带了四十多个人冲了出去。有个鬼子兵端着刺刀长枪朝我刺来,我头一偏,刺刀在左额头上挑开一道血口子,我甩枪把他给撂翻……”

    老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让七十三年前那场战斗重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