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月一日,一年之始,原始之日。 钟山封禅台。 大吴有两座封禅台,一座是泰山封禅台,一座是钟山封禅台。 钟山封禅台当初的修建是因为孙权的加冕称帝。 这一座封禅台的规模和气势自然是远远不如泰山封禅的规模和气势,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在此地也可作为大吴朝新君加冕之地。 这一天,天上的云朵之中夹带着一朵朵乌云,天气有些阴沉沉的。 在钟山的上下,已经人头涌涌。 “江国公真的要继承皇位吗?” “听说是朝廷议会决议的!” “而且太子殿下不是下了诏书,以父在子不争之理,谦让皇位与江国公吗?” “陛下战死之后,朝廷不可一日无君,江国公乃是先帝长子,登皇位而镇天下,也是一件美事!” “可是这皇位毕竟是陛下的,陛下就算战死沙场,不也应该传给大皇子殿下,最不济也应该是太子殿下继承,江国公强行夺皇位,难道是报复当年陛下抢夺了属于他的位置!” “当年玄武门之中,先帝三子孙翊叛乱,江国公身受重伤,陛下力挽狂澜,所以江国公才禅让位置与他,怎么就是陛下抢夺他的位置!” “这都是官府公布的,玄武门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这样好不好,当年还是二王子的陛下,率大军入城,抢夺豪气,夺取了兄长的王位,你说江国公会不会记恨在心!” “都别吵了,上面谁当皇帝与我们何干,我们还是祈求新君继位之后,天下能太平吧,这些时日,各地都混乱,盗贼四起,我的商货都被劫了几次,平时还能赵神捕司的人帮忙,但是现在神捕司忙住追击锦衣卫,根本就没有力量剿匪,这样下去,如何了得啊!” “说的是,谁当皇帝都好,只要天下太平就行!” “……” 无数百姓已经拥簇在封禅台的山脚下,在等待之中,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正午时分。 天空之上,虽没有阳光普照,但是乌云散开了很多,阳光也开始变得明朗起来了。 封禅台之上,孙策一袭黑色龙袍,头戴平天冠,昂然而立,虽然独臂,但是气势不减,霸气如龙。 大乔温婉娴熟,身穿凤袍,落落大方,站在他的旁侧。 她是一个很单纯的女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她都坚定的站在夫君孙策的这一边。 宣读继位旨意的是孙静。 宗人府宗正。 他手握一份黄金帛书,面无表情的宣读圣旨,孙伯符的骄傲自然不需要制造一份假的的遗旨,所以这是一份强行登上皇位的上天旨意。 张昭,张纮,军机大臣,内阁大臣,大部分都出席了,有人激动,仿佛熬出头了,有人漠然,事不关己,有人暗暗冷笑,表面顺从内心反对。 但是这一切都挡不住孙策要登基为帝的决心。 这一天过去之后。 大吴的天变了。 孙策继位,尊先皇孙权为天权帝,成为了大吴第三任君主,改年龙策,大赦天下。 …… 龙策元年,一月三日。 鲁肃李儒等人在豫州许都誓师,手握皇后懿旨,拥簇太子为储君,列举孙策叛乱罪状,以平叛威名,发出勤王令,号令各州总督,起兵入京。 不出三日,西北行营总督,雍州总督,洛州总督,冀州总督,蜀州总督,川州总督……一共十七个总督联名反孙策,纷纷号令各地兵马,准备勤王之战。 龙策元年,一月十七日。 东治军营新兵司令官徐琨联合孙权二子孙翰,以拥护太子登基为名义,率十万东治海军新兵,沿长江直入金陵城,兵临城下。 大战一触即发。 龙策元年,一月二十三日,刚刚兵临城下,尚未站稳脚步的徐琨大军突然遭遇北侧强行渡江而下的狂狮军团的偷袭。 三日战役,徐琨大军完败,战船损伤无数,兵卒死伤过万,徐琨孙翰被俘虏。 龙策元年,二月,孙策下令整理东治新兵海军,并且号令四方新兵军营,立刻入京收检,然后他以军机处之名,组建大吴东治军团。 龙策元年,二月中旬,孙策下令,以孙贲为主帅,率领东治军团南下,扫平东南。 龙策元年,三月上旬,以长江为界限,连带吴州在内的东南八州,臣服于新君朝廷之下。 第(3/3)页